拢董承加入。

曹彰却板起了脸孔,很严肃地说道:“杨太常,这发行曹公纸和推广《千字文》都是造福社稷的大事,参与者的德行高低,直接影响着众学子对此事的信任度。”

“董承身为国丈,却只知横征暴敛,纵容家眷鱼肉乡里,声名狼藉。这样的恶名又怎配与诸位同列?”

曹彰很清楚,自己是要拉拢汉室朝臣,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。

董承恶名远播,这样的人拉进来只会带来坏的影响。何况此人贪财成性,一旦发现此中利益,必定不甘心,很有可能为了争取个人利益,做出有损大局的事。曹彰又怎能允许?

所以,他果断地选择了拒绝,也是告诉四人,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是有原则,不是谁都可以拉拢的。

荀彧听完曹彰的话,赞许地点头:“公子所言极是,董将军的确不太适合加入。”

杨彪见曹彰和荀彧都这么说,自然不敢再坚持,赶忙表态:“是老夫唐突了,那就依公子的安排就是。”

曹彰见几人都再无异议,也不再多说,起身向几人告辞,然后离开尚书台。

曹彰离开之后,孔融、伏完也没有逗留,起身告辞,只有杨彪留到了最后。

“荀令君,之前我只是听说这曹彰公子武勇过人,后来他在月旦评上大放异彩,我还以为是世人夸张,今日一见,才知此人真的不简单。”

“推广曹公纸和《千字文》可谓是名利双收的好事,他却并不大权独揽,主动分出利益给我们几人,其目的非常清楚,就是想对我们进行拉拢,日后可以助他一臂之力。”

“而最让我想不到的,是他居然能主动分出一成利益来供奉陛下,这份胸襟可绝非一般人能做到。”杨彪发自内心地在荀彧面前夸赞着曹彰。

“是啊,尤其是他做事还有原则,并不盲目拉拢朝臣,更注重声名和德行,这说明他的志向远大,未来定能成大事。”荀彧附和着杨彪的话。

“本来以为司空接连去了两位公子,会后继无人,没想到这曹彰公子却是横空出世,大有后来居上的感觉,只怕未来司空世子之位,非他莫属。”杨彪由衷地感叹着。

荀彧低声地提醒着杨彪:“杨太常,世子之位,乃是司空的家事,我们还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。”

章节目录